Monday, October 25, 2010

一日不平反,人人是明福



在趙明福冤死超過15個月後的今天,當你在報章上翻閱到明福冤案的跟進報導時,你的心情是依舊激動憤慨,抑或早已恢復平靜?我的主觀希望是前者;可是經驗法則告訴我,客觀事實屬於殘酷的後者。

當日明福從雪州反貪會14樓墜落後所激起的千層巨浪,如今或已淡化成許多人茶餘飯後閒聊中的其中一個話題、或是在熙熙攘攘新聞中的其中一部長壽劇。

如此滔天冤案,要是發生在任何一個公民意識稍高的國家,高層領袖恐怕早已鞠躬下台。可是,我們的政府高官到了今天卻依然一副老神在在、反貪會前任主席可以光榮退休、皇家調查委員會不成立就是不成立。我們是應該拜倒於高官的丟官免疫力,抑或應該欽佩於民眾的菩薩包容心?

明福冤案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,首相曾親自召見趙家成員,並承諾會徹查真相,還趙家一個公道。可是沒有人明白,既然要徹查到底,為何又拒絕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?

用以取代皇委會的驗屍庭,自去年7月29日開審至今超過一年,明福的死因是隨著法醫普緹的供證而漸趨明朗、或是隨著反貪會代表律師阿都拉薩的“自掐”演出而淪為鬧劇、還是隨著那張遲到的字條而變得愈加晦暗不明?

或者我們應該問的是,當阿都拉薩以粗糙的“少數服從多數”來回應普緹的供詞,並宣稱現在形勢是 “4比1”時,我們還應該對驗屍庭還原真相的功能抱持多大信心?

而普羅大眾在好奇明福死因之餘,還有沒有人在乎,反貪會(以及所有其他政府執法機構)是否有被濫用以騷擾及打壓在野黨之嫌?這是一個比反貪會的盤問手法專業與否更為嚴重的問題。

社運人士及在野黨領袖不斷提醒,只要一日沒有真相大白,人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趙明福。其實,在一個公器私用不斷被默許、被容忍、被淡忘的社會,你我早就已經是這個體制下的趙明福了。

突然想起當年白小原校被強行關閉之後,吉隆坡中華大會堂門前懸掛的那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不能鬆懈的“救救白小”計時牌。發起“全民挺明福”運動的隆雪華堂民權委員會,或許是時候爭取為明福冤案再立另一個計時牌匾了。